首页 > 科研动态
《柳叶刀》:摄入更多脂肪竟能降低死亡率! 是时候给脂肪正名了!
脂肪,尤其是饱和脂肪酸会导致更高的心血管疾病发病率。低脂的饮食结构更加有益于我们的健康。世界卫生组织(WHO)提到,脂肪摄入量应该占每天总能量摄入的30%以下。低脂的饮食结构更加有益于我们的健康,这是多数人一直以来信奉的饮食观念。
不过,《柳叶刀》杂志刊发的两项研究报告提出了截然相反的观点。加拿大麦克马斯特大学和汉密尔顿健康医学医院的研究人员根据一项历时10年、由超过13.5万名受试者参与的大型流行病学研究指出:
与脂肪摄入量较低、主要通过碳水化合物获取能量的人群相比;
适当提高脂肪摄入量,不仅没有增加心血管疾病的患病风险,反而降低了总死亡率。
在这项研究中,13.5万名受试者分别来自18个国家。
包含了低收入(孟加拉国、印度、巴基斯坦、津巴布韦)、中等收入(中国、巴西、马来西亚、波兰、南非等)及高收入国家(加拿大、瑞典、阿联酋)。
研究人员向受试者询问其饮食结构,并对所有受试者进行了平均时长达七年半的跟踪调查。
研究人员发现,与脂肪摄入比最低(脂肪摄入量占总热量的平均比值为10.6%)的人群相比,脂肪摄入最高(35.3%)的受试者总死亡风险要低23%。
两类人群的心血管疾病发病、死亡率则不存在显著差异。
值得一提的是,对于饱和脂肪酸,上述趋势同样成立。
而且,饱和脂肪酸的摄入量较高时(占总能量的13%),中风发病率有着显著下降。
另一方面,碳水化合物的摄入则对健康起到了相反的作用。
当碳水化合物摄入量超过总能量的60%时,受试者的总死亡率开始呈现显著升高的趋势。
这个研究结论也解释了,在南亚等脂肪摄入量较低,但饮食以碳水化合物为主的地区,为什么会出现较高的死亡率。”
上述结论在很多人看来颇具颠覆性, 对脂肪摄入如何影响临床症状的传统观点提出了质疑!
由这项研究又得到了另一个结论,研究讨论了水果、蔬菜及豆类摄入量与人体健康之间的关系。
根据多数膳食指南的建议,此类食物的每日最低摄入量在625克以上,而一些果蔬在中、低收入国家价格较高。因此当地居民难以承担起600多克的果蔬、豆类。目前,全球的果蔬、豆类日均摄入量多在375~500克之间。
《柳叶刀》杂志还发表了一篇评论,认为这项研究“挑战了健康饮食的定义,但关键问题并没有解决”。
在这篇评论中,作者并没有赞同研究者的结论,而是指出了以下三点:
第一,在这项研究中,饱和脂肪和单不饱和脂肪的主要来源是动物食品(肉和奶制品)。这些食品也是锌、铁、维生素K、维生素B12等微量成分的良好来源。而在脂肪摄入量低(从而碳水化合物摄入量高)的人群中,这些营养成分的摄入可能是不足的。所以,“脂肪降低死亡率”这个调查结果,还有一种可能的解释就是“富含脂肪的这些食物解决了人群某些微量营养成分的缺乏”。
第二,在这两篇论文中,一篇的结论是“碳水化合物摄入量高增加了死亡率”,另一篇的结论是“蔬菜、水果、豆类摄入量高降低了死亡率”。但是,蔬菜、水果和豆类,都富含碳水化合物。也就是说,不同种类的碳水化合物对于健康的影响需要分开讨论,比如细粮和粗粮。
第三,混杂因素会影响到结果,尤其是人们的健康意识。比如在欧美发达地区,人们有更好的健康意识,比如遵守医嘱、合理的睡眠、控制饮酒、食用“推荐的食物”等健康的生活方式与行为习惯。
不过这项研究涉及到5个州18个国家,不同的经济发展水平,这也就意味着人种、气候、环境、医疗条件、社会文化习惯等等对健康可能有影响的因素,几乎不可能被排除。样本来源越复杂,数据分析时需要排除的混杂因素就越多,结果的可靠性就越差。
其次,饮食不是单一变量,脂肪、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质,三者构成“宏量营养”。这一种摄入得多,那么另外两种就必然摄入得少。比如这项研究的数据中,摄入碳水化合物最高的组,碳水化合物供能比是77%。这就意味着蛋白质和脂肪加起来的供能比才23%,不可能满足人体的基本需求。而脂肪和蛋白质所附带的那些微量营养成分,自然也就会不足。也就是说,这个组的人群不仅仅能是“碳水化合物多”,可能同时也是“蛋白质不足”“脂肪不足”“某些微量元素不足”。
中科启帆医学编译是医学领域高端科研服务平台,专注于,SCI论文翻译,SCI论文润色,SCI论文投稿评估,科研服务,生物医学领域研究,科研课题设计,开课报告等服务,协助广大医务工作者顺利完成基础医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