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研动态
不规律的进餐时间,对心脏病会有哪些伤害呢
心脏是人最重要器官之一,属于心血管系统以及循环系统的中枢。近年来,随着生活条件和饮食习惯的变化,心脏健康遭受严重威胁。据统计,全球每年约有1750万人死于心脏病,占到了全部死亡人数的30%。
心血管疾病发生的原因是相当复杂的,其心理因素对心脏病的产生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就是说长期的反复的消极情绪,在心脏病的发生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有的学者做过动物实验,在白鼠脑中的情绪中枢部位埋入一个电极,刺激脑细胞就引起防御性反应,白鼠躲到角落里,缩成一团。这样连续刺激3—4小时后,小鼠的机体就发生明显的失调:血压升高,心率、呼吸频率改变。更有甚者,有的动物在类似的条件下,出现严重的心脏衰竭,或血管梗塞。
由此可见,紧张的情绪刺激如果由暂时的变为长期,就会使机体发生一系列变化,如心律不齐,以致高血压、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
尽管研究表明,从健康食物中摄取营养能够有效阻止心脏病的发生,但是最近在美国心脏协会(AHA)2020虚拟会议上公布的一项研究提出,进食时间在维护心脏健康方面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由哥伦比亚大学欧文医学中心的副研究员Nour Makarem领导的研究团队通过观察人们从工作日到周末用餐时间的变化发现,食物摄入量的日常规律性与包括腰围、体脂、血压和血糖在内的重要的心脏健康风险因素有关。
在去年同期举行的美国心脏协会(AHA)虚拟会议上,研究团队已经提出,那些在晚上摄入更多热量的女性往往面临着更高的心脏病风险,容易遭遇高血压、体重指数(BMI)超标以及更糟糕的长期血糖控制。在此基础上,这项新研究进一步提出,不仅仅是进食的时机,日常饮食的规律性也是心脏病风险的重要因素。
从目前公布的信息来看,这项研究涉及AHA“珍爱女人心项目”(Go Red for Women)战略重点研究网络的116位不同种族和族裔的女性,她们的年龄在20岁至64岁之间。
在一周的时间里,这些参与者用电子食物日记记录了饮食及饮食时间,并在一年后重复这一过程。研究人员着重了解了参与者一天中第一次和最后一次进食的时间、夜间禁食时长以及下午5点到8点期间所消耗的每日卡路里的百分比。
在饮食模式的日常变化方面,参与者下午5点后卡路里消耗量的差异每增加10%,收缩压就会增加近3个百分点,舒张压会增加超过两个百分点,并且诊断糖尿病的重要血糖测量指标糖化血红蛋白(HbA1c)也会发生显著变化。
尽管这项在AHA 2020虚拟会议上发布的研究样本量较小,并且仅限于女性,但是文中对于饮食时间的重要性的见解值得我们思索。有规律的饮食方式和睡眠方式对于健康而言至关重要。
心脏病是心脏疾病的总称,包括风湿性心脏病、先天性心脏病、高血压性心脏病、冠心病、心肌炎等各种心脏病。临床实践表明,手部按摩是防治心脏病有效的辅助方法。心脏病除常见的心悸、心前区疼痛等人们熟知的症状外,常常还有一些体表征兆。注意观察这些先兆症状,就能早期发现,及时治疗。
中科启帆医学编译是医学领域高端科研服务平台,专注于:SCI论文,修改/翻译/润色,SCI论文评估,投稿,科研服务,生物医学研究,科研课题设计,开课报告等服务,协助广大医务工作者顺利完成基础医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