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研动态
细胞培养肉即将走向餐桌,你准备好了吗?
“(人类)不需要饲养猪,就可以吃到猪肉。”周光宏教授和他的团队给大家描绘了这样一个未来。这是一种全新的“生产”肉的方式。
近日,首届中国细胞培养肉高峰论坛在南京召开。国际食品科学院院士、南京农业大学周光宏教授做了“细胞培养肉技术研究进展”报告。就在去年的几乎同一时间,2019年11月18日,中国第一块细胞培养肉,便是由周光宏教授团队成功研制出来。这是一块重量仅有5克的细胞培养肉,“块头”虽不大,但在我国“细胞培养肉”领域却是个开创性的开端。
实际上,早在2013年,世界细胞培养肉之父、荷兰马斯特里赫特大学教授Mark Post制作出了世界上第一块细胞培养肉,并用它做了一个汉堡。这也是世界上第一块细胞培养肉。目前,西方发达国家已在全产业链对细胞培养肉进行研究和投资。外界不免好奇:“细胞培养肉”,距离端上市民的日常餐桌,还要多久呢?对此,周广宏教授给出了大胆的推测:预计还需要5到10年的时间。
荷兰 Maastricht 大学教授Mark Post 成立的创业公司 Mosa Meats主要开展细胞培养牛肉研究与推广工作;美国公司 Memphis Meats 2017年培育出鸡肉产品。欧洲和美国明显加快了细胞培养肉的市场化进程。2018年1月起实施的欧洲新食品法规明确将细胞培养肉列为新型食品。2019年3月,美国农业部(USDA)和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宣布已经建立了一个针对细胞培养肉的监管框架。
一是首次在我国分离得到了高纯度的猪肌肉干细胞和牛肌肉干细胞,突破了培养肉研究难以获得高纯度单一细胞群的瓶颈。
二是创立了猪和牛肌肉干细胞体外培养干性维持方法,初步解决了传代过程中细胞增殖和分化能力衰减的难题。
三是研发出中国第一块肌肉干细胞培养肉产品,这让中国跻身于该领域国际前列。
然而,如果没法在胎牛血清培养这一点上有所突破,想将其价格压缩到跟普通肉一样的水平,几乎就是不可能的事。
目前,全球已有超过30家公司开展培养肉的技术研究和产业化。除了降低培养、生产成本,“细胞培养肉”未来还面临很多挑战,比如,研究无血清培养基、种子细胞大规模低成本生产、提高细胞在支架中的肌肉蛋白生产能力等技术难关。另外,如何进行食品化处理,真正让消费者接受“细胞培养肉”,制定安全评价与管理规范体制等问题,也是下一步需要认真研究的内容。
周光宏教授认为,“预计5到10年,细胞培养肉才有可能走上餐桌。”
中科启帆医学编译是医学领域高端科研服务平台,专注于:SCI论文,修改/翻译/润色,SCI论文评估,投稿,科研服务,生物医学研究,科研课题设计,开课报告等服务,协助广大医务工作者顺利完成基础医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