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热线:010-5231-2302

首页 > 科研动态

一位医生的遗憾:在K563火车上抢救的人走了

浏览量:6526 2020/12/26

美国心脏协会(AHA)公布了《 2020年美国心脏协会心肺复苏及心血管急救指南》,开门见山的一句话对于中国而言有些扎眼——“尽管近年有所进展,仍只有不到 40% 的成人接受由非专业人员启动的心肺复苏(CPR),而仅有不足 12% 的 成人在 急救医疗服务 (EMS) 到达之前接受了 AED 急救。”

针对于这份指南想跟大家聊一聊,聊城市人民医院麻醉科医生尹万鹏的遗憾:在K563火车上抢救的人走了!具体的事情经过是怎么样的呢?

事情就发生在12月23日晚上,尹万鹏医生乘坐K563次列车从临清返回聊城,火车广播突然响起,5车有乘客突发疾病,需要一名医生前去抢救。他在13车,立即起身往5车赶,却因为太心急,奔到15车才发现方向反了,又掉头往5车奔。

尹万鹏医生到5车时,发现患者已经失去意识,他摸了摸患者颈动脉,确认了患者情况,立即把患者从卧铺床上抬到地下,进行胸外按压。“一开始我自己按,拼了命的按压,摘下口罩做口对口人工呼吸。”

在尹万鹏医生抢救过程中,又赶来了一位女医学生,尹万鹏医生体力不支时,换那位女学生按压,他看到那位女学生按压的深度不够,提醒她用力按,两人轮流按压到火车到达聊城站,患者随即被等候的急救车接走了。

这名患者恰好被送到了尹万鹏工作的聊城市人民医院急诊科。12月24日上午,他得到消息,患者还是没能被抢救回来。对于这个结局,其实尹万鹏一开始心里就有预感,在火车上单凭他个人力量把这名患者救活太难了,但他还是抱着万分之一的希望,持续不停的为这名患者做心肺复苏。

没能救回这名患者,让尹万鹏医生很痛心。他说:“如果发现的更及时一些,如果我没搞错方向,到达现场更及时一些,如果现场有AED,可能会有个好结局。”很快要春运了,尹万鹏医生担心这样的事件还会再发生,所以他希望这件事能够引起社会重视和反思。他说:“列车员应该具备急救技能,应该在火车上配备AED和急救药物,应该全民普及急救。”

从这个事件中,我们意识到,急救是全社会的系统工程,仅凭医生个人太难了。就像尹万鹏医生说的在公众场合应该配备AED跟急救药物,应该普及全民急救知识。另外值得一提的是,上文的女医学生也是值得我们表扬的,作为一位医学生在接受学习还没有步入临床,在这种紧急时刻,挺身而出,不畏惧,尽自己的力量去给他人带来希望。值得表扬!

在中国,心肺复苏每一次引起社会关注讨论,往往背后都有一个生命的逝去。根据国家心血管病中心的统计,我国每年心源性猝死人数高达54.4万,心脏骤停黄金抢救时间仅为4—6分钟,每逝去一分钟,抢救成功率就下降10%。在“黄金4分钟”内对患者进行心肺复苏配合AED除颤,才可能挽救患者生命。但冰冷的现实是,我国心肺复苏普及率不足1%,院外心脏骤停抢救成功率也不足1%。

附上单纯胸外按压式心肺复苏步骤:

传统的心肺复苏包括胸外按压、开放气道和人工呼吸三个步骤,若施救者不能或不愿意进行人工呼吸,可使用单纯胸外按压式心肺复苏,即只进行胸外按压。此时,胸外按压应连续进行,以每分钟100~ 120次的频率按压,直到患者出现复苏有效的指征或者有专业急救人员到达现场。但是,对于缺氧性心搏骤停的患者(如溺水、呼吸道阻塞)和儿童、婴儿等,应实施传统的心肺复苏


中科启帆医学编译是医学领域高端科研服务平台,专注于:SCI论文修改/翻译/润色SCI论文评估投稿科研服务生物医学研究科研课题设计开课报告等服务,协助广大医务工作者顺利完成基础医学研究。


在线咨询

联系电话

业务咨询

招聘咨询

招聘咨询

返回顶部